杨先让:民艺抢救者的足迹

来自:文汇报 2011-03-07  0  1064


22_2013021815585812jY2.jpg

我是一个旧社会出生的农家子弟,从小是穿着母亲做的虎头鞋踏上人生之路的。去年秋天,我母亲带着她的一手好针线活离我们而远去了……读者也许以为我要写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其实并非如此,而这只是我在赏读杨先让、杨阳父女的《黄河十四走》(作家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时产生的一点联想。他俩在该书中,就提到了虎头鞋和凤头鞋、鱼蛙耳枕、虎头帽、香包、针扎等民间艺术中妇女业余制作的布制品,说这“既是陈设品,也是生活实用品和儿童玩物。它们充分表达了长辈对晚辈,姑娘对情人,媳妇对公、婆、夫、子的良好祝愿。”并说,“这些妇女利用极简易有限的生活剩余材料,一剪一针地将自己内心的情与爱,和象征人们在传统节日除旧迎新,驱邪逐恶,以毒攻毒的五毒形象在农妇们手下都被赋予了既定的传统观念,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活在民间。”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逐渐跨入信息时代,尽管类似虎头鞋一类的农家妇女业余制作的民间艺术品一息尚存,但如果我们还不抓紧去搜集、抢救的话,恐怕不用过多少年,也就会因失传而绝迹了。著名画家杨先让先生就是我国投入这一抢救工程的先行者。从1986年至1989年,在四年的时间里,他率领考察队历尽曲折艰苦,出入黄河流域十四次,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足迹遍及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积累了近千张图片及二十余万字的记录。当他将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为副题的《黄河十四走》一大叠书稿送给他的老友黄永玉看时,黄永玉一翻开,就被“震傻了”,惊呼:“杨先让呀杨先让,你可真邪了!那么大的志气、雄心!那么坚忍的毅力!那么精密的计划,那么丰硕的成绩!”并说,“《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就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黄永玉先生对《黄河十四走》的这一评价,不仅十分精当,而且对我们的赏读,也很富有指导意义。收入《黄河十四走》的图片多达四百多幅,其中包括炕围画、壁画、山岩画、木版年画、陶瓷绘画、皮影、木偶、剪纸、社火脸谱、面花、花被面、花包袱、瓜帽、鞋垫、荷包、肚兜、布老虎、纸牌、瓦当……真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民间艺术的藏品是极难搜集到的珍品了。如用作民间性教育的箱底画,在经过“文革”的一场浩劫之后,谁家也不敢密藏这类被视作“淫画”的禁品,早就消踪灭迹了。而杨先让先生,却在山西新绛和河北武强,都搜集到了各有千秋的箱底画。他在书中介绍说:“箱底画又称‘袖卷画’、‘门后画’、‘避火’,全国各地木版画产地都有,是民间生产的一种性启发图画,母亲在女儿结婚时买一张藏压在嫁妆箱底下,希望女儿能理解生儿育女的关键所在。”但当他后来到潍坊年画产地考察时,这种箱底画连当地研究杨家埠年画的专家也从来没有见过,说“杨家埠没有一户敢藏那个玩意,那还不得杀头!”就连自家祖传的年画版子他也是用塑料布包了几层,藏在粪坑里才保存下来的。由此可见,杨先让先生对民艺所做的抢救工作,是多么具有历史价值了!
在四年的考察中,杨先让结识了许多民间艺人,剪花娘子库淑兰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家贫如洗,如果光为自己的现实忧愁,也许一天也活不下去。然而,她乐天知命,心灵手巧,全凭剪新娘子、花轿、壁挂、生命树等吉祥图案来排解内心的痛苦。1986年县文化馆给她带来一些彩纸,使她艺术灵感的闸门大开,沉醉在艺术的创造之中。她首先将自己的破窑洞打扮得如同一座艺术宝殿,继而创作了两幅《剪花娘子》贴在墙中央,说:“那就是我!”她又将剩下的彩纸,把破纸箱装扮得如同五彩宝盒;窑洞黑暗,她剪了太阳、月亮、星星和现代化的大灯泡,象征光明。
杨先让先生说,库淑兰的创作,还未受到商品和名利的干扰,已从传统民俗剪纸进入了偏重纯美的艺术创造境界。当年杨先生采访的民间艺人,如安塞炕围画的作者钟大娘、宝灵的剪纸奶奶杜样茹、华县的皮影艺人潘京乐、乌镇闹社火的领头人李生胜、磁县的窗花巧手张树梅、杨家埠年画作坊的老师傅杨洛书……从照片上看,都已是白发苍苍的古稀之年,尤其是新绛的剪纸能手苏兰花,当时就八十五岁高龄了,未知他们中还能有几位健在?这就是说,杨先让先生率队在黄河流域考察民间艺术的工作做得太及时了,如果再晚些年,就不可能抢救出这么丰富、宝贵的艺术绝品了。我们的祖国辽阔广大,除了黄河,神州大地上还奔流着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黑龙江……哪条江河流域都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都值得有志于此的文化人士去考察、搜集和研究。杨先让父女黄河十四走的足迹,无疑是开出了一条抢救民艺的新路。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工程。如果有更多的民艺抢救者尽快跟上来,走遍各条江河流域,然后把抢救所得,建一座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定会“当惊世界殊”,成为我们民族的一大骄傲吧!

编辑:杨先让

标签:出版社 旧社会 的 虎头鞋 文章


我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0 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 200 字符)

微博动态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谷浪远景(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