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一般规律

创作实践

日期:2016-05-23
收藏 1152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绘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构图要运用对 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 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1. 宾主
       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 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处 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
2. 呼应
       在一幅画上,无论是山石、树林,还是房舍、人物,都应互相呼应、彼此顾盼。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 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画面的呼应还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总之,画面上的各种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远近
       中国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
4. 虚实
       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应以虚破 之,过虚则以实破之。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中国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 疏密来处理。
5. 疏密
       山石的皴法讲究疏密,树木的穿插讲究疏密,整幅画的布局也讲究疏密。一幅画首先要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 疏”。在画面中,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形式美感是极为重要的。疏密与聚散体现的都是一种松紧关系,不过聚散多含有一种动势。一树一木、一草一叶 等细微之物都要讲究疏密。古人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并不是指不画任何景物,还得画景;“密不透风”也并不是指画面中的物象满满的,以 至于让人感到窒息,而是要留有空隙,要做到“疏中有景,密处有韵”。
6. 开合
       开合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开是指把画中的各种景物铺开,合则指把画面的阵势收拢。一幅画的构图既要有整体的大开合,又要有局部的小开合。中国画中常见的开合式有近、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以及远、中景开,近景合等。
7. 藏露
       恰当地处理画面的藏露关系,可以让画面比较含蓄。若处处都交待清楚,就没什么情趣可言了。景物画得有藏有露,才能引发人们的遐想。“藏”处理得好,可以达到“无景色处似有景”的效果。
8. 均衡
       中国画忌“四平八稳”的对等式构图,而多用“秤锤压千斤”来取得画面的平衡。潘天寿说:“画材布置于画幅上,须平衡,然须注意于灵活之平衡。灵活之平衡, 须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可见,中国画追求一种均衡美。图案设计中的对称可以给人以美感,而中国画若采用对称就会让人感觉单调,当然也就谈不上美 了。
9. 黑白
       黑白一般是指画面中墨色的轻重关系,浓墨重,浅墨轻。画面上下左右的黑白要均衡,不要左黑右白,也不要上黑下白。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那么右边的江 水就可以用空白表示。中国画中,通常黑是实,白是虚。在某种情况下,白也可以是实。画水就常采取“计白当黑”的手法。
10. 大小
       布置画面时,景物要有大小和整碎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匀齐,而且也可以使主体突出。画中一般是主大宾小,有时也可以主小宾大。不过,主体一定要明显,笔墨要实,色彩要明快。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