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连环画

常识浅说

日期:2016-05-23
收藏 1576

年画连环画又称条屏连环画,是年画与连环画嫁接而成的品种,是一种贴在墙上的连环画。在当年是普通人家除旧迎新时的必备之物。年画是每逢年节之际中国民间 用来迎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一种极为普及的艺术样式。年画连环画一般分为4条屏 (12至16幅图)、8条屏(18至32幅图),或一张多图式。内容大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以表达喜庆的主题为主。
       年画连环画历史悠久,清代天津杨柳青的一组套色木刻《白蛇传》(单张分格,已具现代年画连环画雏型),无疑是我国一张较早的年画连环画。鸦片战争以后,随 着海外石印技术的输入,年画连环画则有了长足的发展,形式上也从单张分格到双屏条、四屏条分格......目前发现分格最多的屏条年画连环画系民国初期天 津版的《天河配》、《二度梅》等(均为八屏条、24幅图)。但年画连环画在解放前夕几乎绝版。
       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一个多月的1949年11月27号,国家文化部就发出“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提出:“在封建统治下,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 具”并号召文艺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思想”。据195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报导:文化部的指示发出后仅两个多月,仅上海一处,即印制新年 画92种共180万份,北京与石家庄合印50种200万份,为建国后的第一个春节献了份厚礼。在这种改天换地的革命形势下,传统年画中的耗子嫁女,螃蟹螫 儿,傻婿见丈人,贵妃出浴,二十四孝,三从四德等等体裁及门神,灶爷,土地公,牛马王等等形象迅速从年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体裁和工农兵的形象, 就连门神也换成了解放军或志愿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年画连环画的现代体裁紧扣时代跳动的脉膊,而古典体裁又体现了反封建和歌颂劳动人民的主题,这就让年画连环画生逢其时,大行其道,迎来了 自已空前绝后的大约十年的灿烂辉煌!它吸引了一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连环画画家参与创作了一大批传世佳作,给千家万户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成为一个时代永恒 的记忆。
年画连环画当时提倡和鼓励采用新社会现代题材,推出了一批力作,如《列宁和炉匠》(程十发作)、《平常的会见》(刘继卣作)、《马特洛索 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罗盘等作)、《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贺友直作),还有顾炳鑫、华三川、刘旦宅、张令涛、胡若佛、刘王斌等也均有佳作问世。
       年画连环画选题更多的还是古典戏曲,其内容和绘画真可谓精彩纷呈,如《白娘子与许仙》(董天野作八条屏24图)、《孟姜女》(吴少云作八条屏32图)、 《猎虎记》(张令涛、胡若佛作)、《西厢记》(王叔晖作)、《猎虎记》(刘旦宅作4条屏16幅图)、《岳飞》(徐燕荪作)及《牛郎织女》(墨浪作)、《桃 花扇》(任率英作)、《杜十娘》(房绍青作)、《武松打虎》(刘继卣作)、《秋翁遇仙记》(张碧梧作)等,当年出版年画连环画最多的为上海新美术和人民美 术两家出版社,而且绘画者均为著名画家,今天这些年画连环画早已是我们收藏的珍品了。
       “文革”期间,年画连环画同样横遭破坏,当时也只有八个样板戏可以出版。粉碎“四人帮”后,年画连环画又重新回到了民间,创作题材和绘画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绘画风格仍继承了传统工笔画技法,不少作品有新的突破和创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常贴在老百姓墙上的年画及年画连环画逐渐被挂历和各类迪卡墙画代替,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几乎完全消失。由于年画被贴在墙上,人们基本上过年时都换新的,因而极难保存下来,我们为历史失去这一瑰宝感到遗憾和痛苦!
       但值得庆幸的是,上海的年画连环画收藏家张文标先生收藏了一百多套年画连环画,且品相完好,均属精品。有出版社根据他的藏品正在出版《中国年画连环画》丛书。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