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之三远法

创作实践

日期:2016-03-22
收藏 1187

     “三远”指的是中国古代绘画构图上景深的布局。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 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 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高远在构图上突出山体高大,突兀给人一种壁立千仞的感觉,一种高低落差很大的感觉;平远在构图上突出视野开阔,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感觉;深远则强调景深,层 层递进,层次分明。可是,熟悉中国古代绘画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绘画并不是简单的某远布局,却恰好是“三远”中某远和某远结合的产物。中国古代山水,不论 是南方流派还是北方流派,在构图上都是几远相结合,使得作品不论是在视野深度还是在视野广度上都与西方画有巨大差距。
       但是,仔细回味一下,中国古代绘画中出现的“三远”法却又是这样的不写实。尤其是到了元及元以后,中国文人绘画更多地强调文人情调,除了在山水中融合了不 同的植物和人物来表现出整幅作品的文人气息来,甚至出现了像唐寅这样的每画必诗的名手,他的《落霞孤鹜图轴》则更是诗画一虚一实,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画面实 际的内容而更多体会作品的外在延伸了。
       “三远”与“散点透视”技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看似没啥关系的两者,其实在构图上却存在着非常大的联系。中国的画家在绘画中将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山 水物什,经过自己的发挥和创作,将这些没关系的散点,融合在一幅作品里。也许这座山并没有这么高,但是,在创造性的将本不存在的低矮小山围衬在周围后,则 显得主峰是如此高大雄浑。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派之一郭熙的山水理论,以主峰为君主,而侧峰偏峰为臣子,高大乔木为栋梁的说法,就不难理解了;也许,太湖里 和洞庭湖里的山在作者所处的位置上根本看不到。但是就是因为倪云林长期漂流太湖,年轻时候又没事在清閟阁里眺望山水,才会创作出“一河两岸”的平远和深远 来。作者的生活经历便正是这“三远”和“散点透视法”的内在联系,“散点透视”构成了“三远”的视野,“三远”的视野却又在潜意识中刺激着中国画作者的 “散点透视”的神经,使之结合紧密相辅相成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