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

连坛资料

日期:2016-03-22
收藏 966

据研究者统计,自1877年至1919年,全国发行的画报,至少有118种。这些林林总总的画报,不论是总体设计,还是行销策略,都没有超越《点石斋画 报》。《点石斋画报》由《申报》馆编印,创刊于1884年5月,终刊于1898年9月。画报为旬刊,逢初六、十六、廿六出版,每册八页九图,16开本,连 史纸石印,由《申报》馆申昌画室发售,零售每册银五分。
《点石斋画报》的成功之处何在?研究者各有所论。对《点石斋画报》贡献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申报》馆主人美查,一是画师兼主笔吴友如。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大略可以把握《点石斋画报》一纸风行的关键。
       背靠外资大报《申报》,是《点石斋画报》新闻来源的保证。《申报》不仅保证了画报上新闻的充足,也同时提供了叙事的权威性。《申报》新闻不仅重视外电的翻 译(这是突破政府新闻封锁的有效手段),同时力求派访员或通过关系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该报在晚清一度成为“报纸”的代称。依靠大报建立的权威地位,《点 石斋画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同凡响。
       《点石斋画报》相当于《申报》集团的子报纸。它的市场定位,是针对粗识文字的中下层民众以及妇孺之流。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出现了男读《申 报》、女看《点石斋》的有趣图景。据包天笑回忆,《点石斋画报》不仅小孩喜欢看,宁愿省下点心钱也要买,大人也喜欢读。一方面,这是由于《点石斋画报》通 常被当作一种娱乐读物,而中国“上图下史”的传统,恰恰在绣像说部保留最为完整,因此图文并茂的画报,非常适应大众娱乐的阅读惯性;另一方面,《点石斋画 报》热衷于介绍各类“新知”,如火车、飞船、军舰、巨炮等中国内地闻所未闻的物什。在了解新奇事物方面,图像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文字,故此鲁迅评《点石斋画 报》为“要知道‘时务’的人们的耳目”。《点石斋画报》上“新”的内容,不管是“时事”,还是“新知”,都能赢得研究者的纷纷喝彩,甚至推为“画史”。而 那些“奇闻”和“因果报应”的篇章,则往往引得后来学者皱眉,认为既没有创见,又传播愚昧。笔者倒认为,对于偌大中国,尤其是内地各省而言,一份全“新” 的读物是难以被普遍接受的———孙宝瑄曾断言,北京比上海的风气,差了足有50年,而内地比北京,又差了50年。《点石斋画报》既然定位为中下层民众,弘 扬新知的势头太猛,只会把人全都吓跑。一份读物,多是《聊斋》、《阅微》式的果报奇闻,中间羼杂着洋人的新鲜玩意儿、中外的频仍战事,才能“旧”中出 “新”,以“旧”带“新”。
       明乎此,也就能了解为何《点石斋画报》早期描述中外战事,一副隔岸观火的悠闲姿态,与《申报》悲愤纠结的笔调形成鲜明对照。晚清的老百姓们,只知有“天 下”与“朝廷”,对于“国家”的观念,其实相当淡漠,他们看中法战争之类,跟听老辈讲述“官兵打长毛”并无二致,着眼的是战事的激烈与花絮的精彩。到了甲 午前后,《点石斋画报》的姿态自然大不相同,连登载日本天皇的画像,也要说成是让爱国志士认清敌人嘴脸。从《点石斋画报》的姿态变换,颇可看出民族国家的 叙事是如何建构和传播的。
同样,吴友如的画风,也是《点石斋画报》广为传布的重要因素。鲁迅从后设的眼光看,当然觉得“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 白”,而“‘老鸨虐妓’‘流氓拆梢’之类,却实在画得很好的”。可是对于读者而言,“外国事情”明白与否,并不打紧,中国人画得像不像,却是他们评判画师 水平高下的唯一标准。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写佐杂官吏极为传神,一写到朝廷大员便流于浮泛,但一点不影响此书的流行,反正万千读者中,又有几个见过中堂大 人是什么德性?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