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风行·宣纸的文化密码

文化传承

日期:2017-03-13
收藏 1703

1489373743335493.jpg

马海方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图(局部)

宣纸和书画,宣纸和文人,宣纸和文化,永远是不可分的。李可染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造访泾县宣纸厂时后,满怀感激地对工人三鞠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可见,宣纸在画家心中的地位。宣纸自从产生以来,就和书画、和画家有着有密不可分的亲情。

轻似蝉翼白如雪, 抖似细绸不闻声。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古老的宣纸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89374354940983.jpg

故宫书画修复师正在对古画进行重新装裱,宣纸薄如蝉翼 (严明/ 摄影)

最早的宣纸实物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安徽省博物院所藏张即之的《抄经册》,距今约八百年。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笔墨讲究,浓淡干湿,极富变化。《富春山居图》虽已历经六百六十余年的世事沉浮,但保存基本完整。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明唐伯虎《墨梅图》也为宣纸纸本,距今约五百年。而1985 年故宫博物院委托中科院造纸研究所对韩滉的《五牛图》和《夜宴图》的背纸和托纸做过分析,结论认为可能是中唐时期的产物,甚至在其中已经检测出檀皮和稻草。中国绘画风格的演变也推动纸张的发展,最早从绢本到有宋一朝的工笔山水,我们推测当时只有皮,还没有草。元以后中国水墨画继续发展,皮和草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宣纸应运而生。就这么一张张薄薄的纸,人们很难想象它的生命力如此之强。但正因为有它作为载体,今天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些精美的作品,通过泛黄的画面去体悟咫尺千里的艺术境界。

 1489373793842432.jpg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

刘海粟赞美宣纸曰: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这其中一个字,精妙地概括了宣纸的作用。宣纸具有墨韵万变、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搓折无损等特点。清代画家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评论说:宣纸纸性纯熟细腻,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宣纸用于书写绘画,既能以水导墨,又能以水抗墨,素有墨分五色之誉,即一笔落纸,焦、枯、浓、淡、湿跃然而显,浓淡清晰、层次分明、润墨均匀。宣纸受墨后不起皱、不变形,能够层层加墨,浓淡笔痕不对流,保留浓淡笔触,富于立体感。无论是泼墨、破墨、积墨、水墨等各种技法,都能在宣纸上表现出味来。难怪中国画大师傅抱石说: 自安徽的宣纸被认为是书画的最优良的材料而普遍以后,宣纸就成了中国画最重要的东西。几百年来中国画的样式,多少被它支配了。

 

1489373846106545.jpg  1489373846898903.jpg  1489373846287048.jpg

《天工开物》 记载的造纸工艺荡料入帘、斩竹漂塘、煮楻足火

宣纸,是中国文人永远的时尚。使用宣纸,至今被认为是优雅而高贵的表现。我国许多文学艺术大家都不止一次对宣纸表达赞美之情。《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是唐代诗人黄滔赞美白鹿宣纸的一首五言诗,也是迄今为止史书记载最早赞美宣纸的一首诗歌。诗的全文如下:

上瑞何曾乏,毛群表色难。

推于五灵少,宣示百寮观。

形夺场驹洁,光交月兔寒。

已驯瑶草别,孤立雪花团。

戴豸惭端士,抽毫跃史官。

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形夺场驹洁,光交月兔寒孤立雪花团,说明唐五代时,白鹿宣纸不仅作为朝廷考场专用纸张,而且纸质更显洁白如雪,光彩夺目,皇宫贵臣皆作白麟看。可见白鹿宣纸在唐五代时期已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推崇。

 1489373957607587.jpg

马海方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流程图(局部)

鲁迅曾说: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温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

 1489373966300730.jpg

三丈三捞纸工艺现场(尹建生/ 摄影)

 1489373990158592.jpg

三丈三捞纸现场,正在放帘 (尹建生/ 摄影)

宣纸不是一个简单的手工制品,它更是一个文化产品,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制作技艺几乎不存在什么秘密,却又处处充满秘密。说它不存在秘密,是因为在原产地连最普通的老百姓也熟悉它,能够掌握它的制作技艺;说它处处充满秘密,是因为当我们考察和了解了它的全部制作技艺后,自然会得出结论:宣纸制作技艺处处充满秘密。说有秘密是指,中国安徽省泾县这个地方制作宣纸是在历史机遇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唯有这个地方及其周边部分地区具备制作宣纸的自然和物质条件。特别是当宣纸文化深入人心后,在以往制作宣纸的自然和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文化条件,这便形成了强烈的宣纸文化认同。我们能利用法国葡萄酒酿酒技艺在中国酿制出法国葡萄酒吗?我们能用茅台酒生产技艺在茅台镇以外的地方生产茅台酒吗?如此等等,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说,宣纸的秘密就在于其本质上已经是一种承载着自然、地理与人文的文化现象。泾县宣纸厂董事长胡文军介绍,日本有一个书道团,每年都要到这里参观,现在什么都给他看,宣纸的制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们想偷也偷不走。这正是宣纸的神奇之处,既有着最大的透明度,又有着谁也解不开的密码。

 

摘编自 | 《中国艺术》2017年第1期 副刊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