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连环画(又称“连环漫画”、“连续漫画”)首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幽默感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在。漫画连环画在单幅形式出现的漫画基础上,开始采用连环漫画形式,由于长篇连载,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俗文艺形式,一般都刊在报纸的娱乐版面上。画中用过的词有的成为流行话,有的画中人物已家喻户晓,他们的形象和名字到处可见可闻,如吉普车的“吉普”,就是《大力水手》中的一个小配角。
漫画连环画既是连环画的一个特殊品种,也是漫画的一个特殊品种。同一般连环画相比较,单篇连环漫画不仅在人物造型上要有漫画特点,而且在作品构思及情节结构的处理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往往很类似相声的“包袱儿”。它的最后一幅出现的“底”,与前几个画面相联系,应该产生出让观者看了既感到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强烈艺术效果。前几个画面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既要为最后一幅出现“底”进行铺垫,让观者感到“底”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前面的情节叙述又必须注意将与“底”有关的某种因素故意隐藏起来,不要露“馅”,这样到最后一幅突然现出“底”来,才会使观者感到大大出乎意外而恍然有所领悟。
且看华君武的《决心》。其画创作于1962年8月,当时正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最困难时期,人民生活也遭受困难,生活用品也紧缺,一些“烟君子”也下决心戒烟,为此有了此漫画。其画共四个画面:①某君一手拿烟斗,一手握拳高举,表示决心戒烟;②把烟斗扔出窗外;③急急忙忙往楼下跑(为什么跑?造成一种悬念);④原来是下楼接他刚刚扔下的烟斗。由于生活中确有这种“没有决心”的人,而前几个画面(特别是①、②)又有助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有决心”上去,因此最后现出“接烟斗”这个“底”,才会让人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明白此君原来是个“最没有决心”的人。戒烟“决心”瓦解,比自由落体还快!这幅作品幽默和讽刺相结合,小中见大,奇变中有法度,可谓连环漫画的典范。一般说来,最后的“底”与前几个画面所构成的反差越大、越强烈,其效果越好,因此“欲擒故纵”、“欲扬先抑”是连环漫画创作中经常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国外画家对设计和刻划人物很重视,这是产生幽默喜剧因素的关键之一,有大个儿和小个儿、父与子、孪生兄弟、人形话的动植物等,从社会属性看,画家画的小人物居多,也有丑化了的大人物。
连环漫画分有无固定角色和“有声”与“无声”。无固定人物的连环漫画如华君武的《决心》。固定人物的连环漫画较为多见。如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经典之作《父与子》。
“无声”连环漫画靠形体动作,偶然出现一些思想活动纳入一个画在人物头顶上的圈圈内,把内心世界形象化,增加视觉表现力。“无声”连环漫画虽然限制较大,但在国外很受欢迎。如瑞典著名漫画家奥斯卡·雅各布生的代表作《阿达姆松》。
“有声”连环画很多依靠语言的行动性,甚至没有多少形象的刻划,就像我们看到的某些曲艺,演出时只有一桌二椅,说相声的只有两个人。50年代至80年代一直走红的美国连环漫画《花生》,其特点就是不靠视觉形象,几乎全靠对白完成故事叙述,居然十分成功,连载时间在美国居第一。
“无声”与“有声”,各有各的特色。侯宝林说过,他最爱看加话的漫画,认为相声也就是有声连环漫画。我国早期的连环漫画《王先生与小陈》是“有声”的艺术,处理上十分出色。其形式据说是受到了美国作品《怕老婆》和《墨特和杰夫》的启发。当然,我国最著名的连环漫画是《三毛》系列。此外,漫画家大显身手,先后推出的连环漫画作品有《马大哈》、《阿凡提》、《小猴》、《王夫子》、《老马》等,还有的连环漫画是漫画家们共同创作的,如《小虎子》等。可以看到,相比其他连环画品种,连环漫画更是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我国的漫画连环画具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这类作品。丰子恺创作于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9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60幅,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Q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报》发表,后结集出版。他画这部600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贺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