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的画面上该不该出现对话和独白,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在于得出一个认识一致的结论,而在于进一步了解它的作用,以便运用得当,有利于连环画为广大读者服务,有利于连环画艺术的百花齐放。
反对画面出现对话、独白的意见,主要是认为它在画幅中出现,影响了画面的完美和谐调,损害了画面的艺术效果。是的,的确有些对话、独白在画面上所占位置不当,在表现内容上未见多少作用,反而影响了画面的完美。但是情况还不完全如此,这似乎还不能成为否定画面出现对话和独白的理由。
我们知道,连环画画面上出现对话、独白,以及腹语、口号、想象和回忆的幻图等,早已成为连环画艺术的一个传统,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鲁迅先生在1934年写的《“连环图画”琐谈》一文中么就谈到这类问题,并说:“人物旁边写上名字,也可以的,甚至于表示做梦从人头上放出一道毫光来,也无所不可。观者懂得了内容之后,他就会自己删去帮助理解的几号。这是不能谓之失真,因为既领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倘比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有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鲁迅先生主要是从如何有力地表现内容,如何达到艺术的真实效果,为读者群众着想,而肯定这些传统形式的作用。这种见解,到今天仍然有其意义。我们今天所服务的读者群众,虽然阅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这种阅读的爱好和欣赏习惯,仍然程度不同的存在。因此,对这一传统形式,就应以群众的喜爱为前提来研究如何继承和改进。
当然,我们不必要求一切连环画画面上都出现对话和独白。在形式的运用上,必须提倡多种多样,百花齐放。我们更不主张在画面上出现越多的对话和独白就好。我们只提倡恰当的运用,以能真正帮助读者接受内容,有助于艺术的说服感染作用。而在画面上滥用对话、独白和符号,以这些来代替艺术表现,绝不是正确的道路。
画面上的对话、独白、腹,如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这些作用:
1.因为把语言在画面上标明出来,与人物形象的动态相结合,较之在说明文中更突出更醒目,更易于使读者注意。
2.对话、独白、腹语与画面上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直接联系起来,可以更具有真实感,人物形象可以更突出、更生动。例如《鸡毛信》里的海娃,画面上就常常有独白、腹语和对话来表达内心活动,这些独白、腹语和对话在画面上与人物的神态相结合,不是消弱和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感,而是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感,看后立即会使人感到有着这样表情的海娃,确是正在说着这样的话,这些话也确是在这样的表情时才会说出来的。(见附图《鸡毛信》第70幅、第88幅、第109幅)如果这些独白、腹语不在画面上而在说明文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如此紧密了。
3.可以使说明文更集中地叙述内容情节、描述形象、书写思想感情。这样说明文可以更简练些,有的短篇连环画甚至可以不用说明文字,只在画面上运用对话、独白、腹语等,怎样运用得当,似有这几点值得注意:
(1)所用的对话、独自、腹语(包括想象的幻图等),确实有突出的意义,确实有助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切忌无关紧要的语言符号随意出现。
(2)语言应精炼、生动,适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等特点,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3)一般不要三人同时在画面上出现对话,也不要使本来完整的对话和独白一部分出现在画面上,另一部分在说明文中。这就会造成阅读上的麻烦。
(4)对话、独白在画面上的位置,尽可能不影响构图的完整和谐调,这虽然是美术创作上的问题,但脚本作者也要有所考虑,以利合作。
(5)对于连环画传统的表现方法,怎样继承发展,还可以从我国其他画种的传统形式中去吸取经验,如中国画、木版画、书籍插画及绣像等,都有很多可借鉴之处。连环画文学脚本,还应像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如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曲艺等“寻师求友”,以丰富和提高自己。只要我们从亿万少年儿童以及广大群众的喜爱出发去向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学习,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也吸收确实有益的国外连环画的经验,不断探讨研究连环画和连环画文学脚本的艺术规律,我们就一定能把这一长久以来为广大少年儿童和群众喜爱的艺术,创造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祖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上,发挥出更大的革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