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文学脚本研究(五)

学习资源

日期:2017-01-10
收藏 1268

连环画的说明文字,是连环画整个艺术形式的一部分。脚本作者除了做好故事内容编排,拟定每幅画的内容情节,提出绘画的表现意图(绘图意见)以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写好说明文字。

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论散文》)连环画的说明文字,与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有共同之处的,如都是通过描绘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来表现主题,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它与一般的文字语言又不尽相同,而又自己的特点,主要是:一、它必须与图画相结合;二、它要为画幅之间的连环性服务;三、同时它本身在每幅画的说明文字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连环性;四、他要在一定的字数(诗歌则为一定的行数)内发挥作用。此外,它主要的读者对象时少年儿童。为了研究方便,试就这几个特点日和掌握运用,分别进行一些探讨:

(一)关于说明文字与图画结合

连环画的说明文字,不想一般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独立发挥作用,二是与绘画互相配合,共同来表现内容。它通常被叫做说明文字,但并不仅仅停止在说明绘画的内容上。对于绘画已经足以表达的内容,它无需重复说明,而应根据语言艺术的特长,补绘画这一造型艺术在表现上的不足,对绘画形象给予必要的渲染和烘托,强调其主要之处。这样,做到既配合又分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增强对内容的表现作用。

为了搞好分工配合,不妨把文画两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做一衡量:一、一幅绘画形象智能表现事物发展过程的一个瞬间的静止形象,虽然读者可以从这个静止的形象联想到发展的前后动向,但总是有一定时间限度的。说明文则可以直接表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较长的过程。二、一幅画只能通过外在形象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活动,说明文则可以直接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三、一幅画只能从一个空间角度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说明文则可从多种方面来加以表现。四、画面形象只提供可视形象,说明文可以描写出听觉形象、味觉形象、触觉形象,如人物的语言声音、场景的声色变化等。从这几点看,似乎绘画的局限性比文字为大,但画面形象一般较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更直接、更具体、更真实,可以立即给人以活生生的印象,不必像文字那样需要通过阅读去想象、体会其内容和形象,因而绘画又具有说明文所不及的特长。因此,要根据说明文和绘画各自不同的功能,加以运用,发挥各自的长处,使之密切配合。例如《耕耘记》(根据李准小说,林峰改编)脚本第102幅的说明文: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乌云像跑马一样来回翻着,忽然‘喀嚓嚓’一声,炸雷就像从脚底下打过来要把地劈开一样,淑英往党委会跑去。”

这一段原小说的文字有声有色,编成说明文,渲染了画面上乌云和闪电的急剧变化的气势,为画面形象增强了生动性和真实感,也刻画了人物与环境气氛的关系,因而不是停止在画面形象的一般解说。

又如《鸡毛信》第51幅说明文描述海娃对付鬼子时的表现:

“海娃一点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张开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好像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懂呀!’”

这段文字着重对海娃的形象做了描绘,并突出了海娃的性格特点,强调刻画他那机智、沉着而又带有幽默、活波的少年英雄形象。而对鬼子的活动,则让画面去表现。再如《风暴》描写林祥谦烈士就义前的壮烈表现的第170幅,说明文如下:“林祥谦发出怒涛般的声音:‘好好一个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豺狼手里!……你们张不了!工人阶级万岁!……”

这幅说明文着重描述主人公就义前的慷慨陈词,与画面形象相结合,来歌颂人物的英雄气概。说明文除了只用“怒涛般的声音”六个字来形容人物形象以外,着重让画面形象去表现人物的英雄姿态,这样文字就可以抓住要点,以己之长,用在要害之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脚本作者一定要善于发挥文画两者的长处,而又要考虑连环画一般总是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所以说明文字要善于去补充、渲染、加强绘画形象,而不要自己闹独立,更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会“失职”,以至两败俱伤。那么,连环画的说明文,本身就没有它的主动性吗?回答曰有。它决只是对绘画的依附关系,而在与绘画紧密配合的前提下,还要发挥它本身的主动性。说明文本身以什么作用与绘画相结合呢?分析起来,大致有这几个方面:一曰叙事,二曰状物,散曰明理,四曰抒情。所谓叙事,即表明股市的发生、发展、叙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介绍矛盾纠葛的起因演变、原委始末等等。所谓状物,即描绘人物的面貌姿态和活动形状,表现人物形象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关系,所谓明理,即阐述论点,申明道理,表示褒贬,判断正误。所谓抒情,即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激发读者的爱憎,达到和加深艺术的说服和感染作用。这四方面的作用,在一段说明文中,往往忽悠联系,彼此配合,如有几句能清晰说明事实的文字,往往也描绘了鲜明的形象;几句使人悟出道理的警句,也充满了沁人肺腑的激情。但是,一般来说,要求一段说明文字同时产生上述四项作用,是不必要的,也是困难的。这也会分散文字的力量,造成冗长和拉杂的。所以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安排画幅时,掌握每幅的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有时着重交代事实始末,叙述情景演变,有时则在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景物关系,有时又要突出地阐明道理,或几种抒发思想感情。根据这些需要,说明文既与画幅紧密配合,又发挥本身的主动性,把最精炼的文字用于要害之处。例如大家熟知的鲁迅先生为德国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连环画《农民战争》所写的说明文字,第一幅“耕夫”的文字是:

“……他们套着绳索,拉着犁头,几乎趴着的前进,像牛马一般,令人仿佛看见他们的流汗,听见他们的喘息。后面还该有一个扶犁的妇女,那恐怕是他们的母亲了。”

这幅的文字着重刻画画面上拉犁人形象和渲染其苦难生活,并补充画面所未表现的扶犁妇女的形象,以便与后面的画幅呼应。到第7幅“战场”的文字是:“……这处所,恐怕正是她先前扶犁的地方,但现在流着的却不是汗而是鲜血了。”

这幅文字并不再去叙述事实,也不再去渲染画面形象,而是以“流着的却不是汗而是鲜血”这样的前后强烈对比,来抒发激愤的感情,既与前几幅的文字紧密呼应,又突出了本幅的要点,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又如《英雄列车》(叶惠元改编)脚本在描写列车上的一位伤员,为了救护难产的孕妇,情愿在自己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刻,坚决让出自己仅有的一支救急注射药,脚本用几幅文字交代了这一事实以后,到第108幅表现给孕妇注射这支药针时,文字用了热情赞叹的两句话:

“这不是普通的药针,这药针里渗透了一个共产党员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因为事实至此已交代清楚,不必赘述;形象的刻画可以让画面去承担,也勿重复,说明文则紧紧抓住情节本身所产生的激动人心的情感,加以抒发,增强其感染说服力量,深化主题思想。说明文字与绘画的巧妙结合,是脚本作者创作中必不可少的艰苦劳动。当然,在绘画完成后,脚本作者还可根据画面的形象再对说明文加以修改。但是,一个严谨的文学脚本的说明文字,付绘前(如果不是脚本作者自己绘画)就应该尽力使文字完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脚本本身的质量,而且可以帮助美术作者体会思想内容,掌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这对整个作品质量的提高是由极大的关系的。

(二)关于说明文字为画幅之间的连环性服务

说明文在与本幅的画面形象结合的同时,还要为画幅之间的连环性服务。因为连环画不能像电影镜头那样连续不断地去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活动过程,而画幅之间总要有一定的间隔(这在前章谈连环性时已着重谈及)。对这个间隔,文字则给以必要的补充,意式一幅幅画面形象,更紧密而有节奏地连起来,活动起来。如果文字不注意这个“必要”,只孤立的与本幅画结合,以至阻碍画幅之间的连环作用,那就要影响整个连环画的艺术特点了。

因此,脚本作者在设计画幅的连环性时,还要运用文字来为之服务。当然,尽可能使画幅之间有紧密的衔接关系,而不要滥用文字。但画幅之间总有或长或短的间隔,有时由于过场较长,间隔就更大些,更需要文字来交代,以便前后有所关联。例如《鸡毛信》第183幅文字:

“鬼子的枪声越来越近,越响越密,海娃跑不动了。正在这危急当儿,山上突然响起一拍子弹。海娃听见自己人的枪声,两条腿又上劲儿了。”

这幅说明文所表现的事物发展有三个过程:一是海娃跑不动,二是山上响起了抢,三十海娃又鼓劲跑起来。这三个过程主要的是后者,所以画面表现的是海娃边听边跑的形象(见《鸡毛信》第183幅)。文字把这三个过程都交代了,补充了画幅与画幅的间隔,一边与前后幅的内容情节连贯起来。

在使说明文为画幅的连环性服务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所补充的东西,是否确实必要,是否确实加强了连环性而有助于表现内容。如果不进行提炼和必要的省略,不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以至拉杂、繁琐、反而会破坏了艺术的说服力量。

(三)关于说明文字本身的连环性

说明文既要为画幅的连环性服务,又要使本身上下段(幅)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环性。因为故事是连贯的,画幅连贯的,说明文本身每段(幅)之间也应上下连结贯通。因此,在文字表达的内容情节上,文字的体例上、语气上、风格上,力求上下谐调,彼此连结,有呼有应,有启有承。如前面例举的《鸡毛信》第183幅和第184幅的文字,就有这些特点。试看第184幅文字:“海娃还没有跑一两步,鬼子‘砰砰’两枪,海娃忽然两手一张,大叫一声:‘哎呀!’”

这段文字开头所写“海娃还没有跑一两步”,是紧接着第183幅文字末尾所描述的海娃“两条腿又上劲了。”的跑的形象,在内容、语气、感情上都连结得紧凑。接着第185幅:

“海娃倒在乱草堆里,再也不吭气了。”

文字又是紧接上幅海娃“哎呀”一声时倒下去的动作,交代倒下后的情景,文字不仅与画面配合紧密,而且本身在感情、语气上都贯通一气,浑然一体。

还有,当故事情节变了,文字则加以连结衔接。如《雷锋》(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脚本,第86幅和第87幅是两个故事情节的交接之处,第86幅画面上是雷锋日记,最后一句是:“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第87幅开始又转入另一故事,说明文是:“一心向党,一心向着革命事业,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表现了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一天……(下略)”由于前几句的口吻和情感与上幅呼应起来,所以虽然故事情节转换了,但保持了一定的连环性,没有隔断的感觉。

这里还要提及的是,说明文本身的连环性的运用,必须首先与故事内容的发展相结合,与画幅的连环性相结合。说明文不要孤立地追求本身的连环性而忽视前面两个任务。

(四)关于在一定的字数限制内发挥作用

说明文字一般多用散文形式,也有少数用韵文。不论何种形式,每幅说明文字总有一定字数(诗歌为行数)的限度。一般的脚本说明文字在80字到120字之间,最多也不宜超过150字。韵文也最好在8行、10行之内。既然文字有一定的限度,就要考虑怎样合理。更有效地运用。因此,连环画脚本的文字既要保持语言的生动流畅,又要准确而精炼。

要准确而精炼,就要使文字不去重复绘画而起到表现作用。即使画幅所未能表达的内容,需要文字表达和补充时,也要尽可能少用文字,要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不要把什么都表达得一览无余。要做到欲繁从简,宁缺毋滥。有些连环画脚本,不善于发挥绘画作用,不善于节约文字,结果是连篇累牍的冗长文字,故事情节又不生动,致使读者厌烦。脚本作者要写出好的文字脚本,在文字语言的运用上,是要下番功夫的。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没,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部好的连环画文学脚本,要结合本身的艺术特点,多次进行加工修改,削减不必要的枝节,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使文字达到准确。简练的地步。当然,文字也不应一味求简,该丰富之处,也不要吝惜笔墨。因为求简而干枯无味,也是要注意的另一倾向。此外,关于阅读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的问题,连环画的读者虽然也有一部分成人读者,但绝大多数是少年儿童,所以要考虑如何适应少年儿童阅读的特点。这除了连环画的题材和绘画上要考虑到,在说明文字上也要考虑到。有些作品题材本身就是儿童题材,在编写手法和语言的运用上当然就要适应儿童特点。至于有些题材成人和儿童都可以阅读,那也要尽量考虑儿童阅读特点。高尔基在论儿童文学时曾谈道:“明白、朴素的文体并不能由降低文学的质量得来,而是由真正的技巧才能做到的。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作家必须考虑到读者年龄的一切特点。违背这些他点,他的著作就会成为没有对象的、对儿童和大人都无用的东西。”(《论主题》)为适应儿童读者阅读,连环画的说明文就要考虑儿童阅读的兴味和接受能力,就要力求同送清晰,生动活泼,力戒呆板枯燥,或过长的语句,半文半白的文风,或类似翻译过来而又未口语化的倒装句子,等等。特别是改编成人阅读的作品或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更要考虑这些特点,而不是把原作的语言照样办过来就可。连环画还往往是集体阅读,由教师,家长边读边讲解,所以还要能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易懂。这些,有必要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学习借鉴。由于本文不是着重研究儿童文学特点,所以这个问题就不详加探求了。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