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文学脚本研究(三)

学习资源

日期:2017-01-09
收藏 1193

连环画,顾名思义,“连环”两字道出了它的最根本的特点之一。

连环,不是指原地循环。鲁迅先生曾指出:“它并非‘如环无端’,二是有起有讫的画本。”(《“一个人的受难”序》)连环,既有连续之意,但又不意味着一般的连接和平均的继续,而是一环与一环之间有启有承,彼此紧密而又有节奏地衔接,通过连环衔接的画幅和说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相对完整地表现故事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

连环画的每个“环”主要是指每个画幅和与之相结合的说明文字,这应该是连环画表现形式的最基本的单位吧,如小说的每段文字,电影的每个表演镜头,诗歌的每行诗句。而若干幅画(结合文字)连接起来,又构成一个个段落。在这些段落之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环性,不应互相隔裂,而力求浑然一体。

我们看到有些连环画,缺乏连环性,结构松散,头绪纷纭,情节隔离,任意跳跃。有些甚至任凭大段大段文字去叙述内容,而画幅之间失去连环衔接的作用。这样失去连环性的作品,画幅之间的形象缺乏有机的连结,阅读起来更多地要靠文字,而文字由于过长,又不能与画幅紧密配合,失去连环画艺术独特的优越性,不为群众欢迎,这是颇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当然,文字会过长一些,或“上图下说”的形式,也是连环画艺术形式的一种,如果图文编创精美,也会获得群众喜爱的。

形式是为表现表现内容而服务的。连环性,由于把一幅幅画面连结一体,可以多方面地发挥造型艺术的特点,在造型艺术的表现能力上,较之单幅画和组画具有更宽阔的容量。就一副画来说,只能以一个空间形象来表现事物发展过程的是一个点,而不是一条线,从这个“点”,虽然也可以使人想象到它的过去和未来,但一副画所表现的形象,总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连环衔接起来的多幅画,也就是由“点”连成“线”,又和具有文学特点的说明文相结合,复制了一般造型艺术所难能完成的表现手段,就能够表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就能刻画人物的成长、变化的外在面貌和内心活动,可以塑造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

对于连环画的连续性,我们要经历巧妙地掌握运用,以发挥其特长。但不是离开内容需要去为连环而连环,为了衔接而衔接,也不是吧连环作为平均的铺设和机械的排列,而应在作品的结构上,根据内容情节的轻重缓急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结合连环画的艺术特点,进行经营,使整个作品从始至终,在一幅幅连环衔接的绘画和相配合的说明文共同构成的艺术河床里,让思想的河流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持续不断地扩展起来,奔流不息。并且,这思想内容的和河流,在河床里既保持通畅火大,不是时断时续,瘀滞阻塞,又要不断起伏变化,有时平缓恬静,有时有奔腾激扬,这样来达到激动人心的、有节奏的艺术效果。

为实现这些要求,现就连环行在脚本结构上的运用,谈几点意见:

(一)要仅仅掌握重要的内容情节。凡是对表达故事内容紧密有关。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和抒发思想感情只为重要的地方,应使画幅在连环中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似一环,使思想感情的激流一浪高过一浪。如《鸡毛信》连环画,在描写小主人公海娃与敌人斗争的几个回合,其连环性就比较紧密而有节奏,使读者随着一幅幅画的连环发展,对主人的命运越来越关注,主人公的引用顽强的形象也越来越生动的展现出来。到最后海娃赶着羊群甩掉敌人的一节,形成故事的高潮,作者在这重要情节中,绝不吝惜篇幅,一面比较细致地描绘海娃如何机智而迅速地摆脱敌人,一面又具体地勾画出敌人气急败坏、凶恶愚蠢的形象,并把两者交织起来,互相烘托,以不断变化的画面和简练的文字相结合,构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扣人心弦的情节,到敌人一齐举枪射击,海娃中弹倒地,把故事一步紧似一步地推向高潮,使人不能不为海娃的安危揪心。直到海娃得救,转危为安,故事转入尾声,才使人放下心来。试想,如不运用如此紧密相当的连环性,故事就不可能如此激动人心,海娃的形象也不可能如此鲜明。生动地塑造出来。

还有的作品,虽然故事情节跳跃较大,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成为主线,连环性就为此服务。如《屈原》(董子畏编)的最后一段描写屈原在遭受种种迫害以后,悲愤的情绪已经发展到无法抒发的地步,编者从第104幅到第118幅屈原投江,一共用了15幅画,描述屈原一系列爱国忧民的行动,着重书写了屈原悲愤壮烈的思想感情。之一段的故事情节虽然画幅之间的跳跃较大,但由于作品在前面已经通过了重重矛盾纠葛把故事发展到接近高潮的地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推向高峰,进一步加深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之放射出更感人的光彩,从而申花主题。这就勿须再多用篇幅细述故事,否则反会冲淡剧情,造成累赘,所以作者仅仅掌握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发展,让画幅叠连而下,使人物满怀悲愤的思想感情步步炽烈发展、直到激越难抑,投江自尽、由此可见,连环行运用的好否,不在画幅使用之多,而在与使用得当,该细密的要细密,改省略的要省略。

(二)要善于处理故事段落或情节之间的连结关系。在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中,在处理段落和情节之间的连结,都有其不同的手法。小说的每一章回。每一段落的转接,戏剧的每一场次的转换,电影的每一组镜头的连结,都有它各自的手法。小说在段落和情节的转换上比较自由,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受舞台表演的限制,场景更要求集中而少变。电影则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场景和情节的发展变化,以“蒙太奇”的结构方法(“蒙太奇”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愿意是“构成”、“装配”,后被借用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上来),根据电影镜头给观众造成的饿感觉和意象,有机地把不同场景。不同内容的镜头连结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作用,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连贯的电影作品。

“蒙太奇”的手法,在连环画的结构上可以借鉴,但也不宜照搬。说可以借鉴,是因为连环画以连环的画面(结合文学语言)去表现事物的活动、发展、变化等,与电影镜头的画面(结合对话、音响等)有不少共同之处;说不宜照搬,是因为连环画不可能像电影那样通过视觉和试听把表演的艺术形象立即传达给观众。连环画描绘出来的形象,虽然也给人以活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感受,但总不可能像电影和舞台表演艺术那样具体,那样直接。连环画较之舞台表演艺术,可以不受舞台的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想电影那样受表演、摄制的一定条件的限制及放映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是连环画的一些长处。

连环画的艺术手段主要靠造型艺术的绘画形象,又结合一定的文学语言,所以较之文学作品能够更具体、更直接地把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提供给读者,这是它具有的比文学作品在阅读和领会上更方便,因而比较通俗易懂、便于流传的的一些优点。但是,连环画所提供的一幅幅互相连接的画面形象,如果不经读者的领会和想想,毕竟还是精致的形象,每幅画的说明文字,也要在阅读时把它与画面形象结合起来,去领会和想象,使文图之间,前后之间融会贯通起来,从而才可以产生艺术感染的效果。根据这个特点,连环画脚本的结构,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和运用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想象的机缘和想象的余地,在故事的进行中,人物形象的活动中,不要轻易打断读者阅读的思路,同事不要分散和打乱读者的注意力和刚刚产生的想象和体会。因此,在情节和段落的更替和接连上,可以从这些方面加强连环性:

运用情节之间呼应、衬托关系。在上一个情节和段落中,预示下一个情节和段落的重要性和依存性,造成读者的关注和悬念。正如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钟志诚编)在第14幅至第22幅写了白求恩领导大家创建了比较正规化的模范医院,表现了白求恩初到根据地的革命热忱,第22幅接着写日寇进攻,第24幅写白求恩和同志们转移。情节变了,但读者不能不关心:下一步白求恩如何对待模范医院的问题呢?如何对待日寇进攻呢?于是故事接着介绍了白求恩结合战争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提高了认识,戏曲了教训,把医院建立得适应游击战的特点,组织了占地流动医疗队,并从驴驮子得到启发而创造了名为“卢沟桥”的适应战争需要的药箱。这些情节相互关联,前后衬托,以白求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主线贯通下来,所以没有分散、割裂之感。

2.运用人物之间的关系。一个情节结束了,通过人物的活动,引起下一节的开端,使之产生连结的感觉。如《山乡巨变》(三集)(董子畏改编)第258幅至265幅,写县下乡干部邓秀梅到新中农秋丝瓜家进行入社教育,邓秀梅走后秋丝瓜正盘算入社问题,进来了贫农符贱庚,故事又转入了符贱庚追求秋丝瓜之妹桂贞的纠葛长。到第373幅,这一节故事结束,当秋丝瓜的老婆正在菜园劝桂贞改嫁时,亭面糊出现,使她们俩避开,于是情节又转入亭面糊到龚子元家的一段故事。这些情节故事的转换,由于人物活动的联接作用,而不使读者赶到突兀。

3.。运用人物和物件的关系。在故事中使人物和特写的物件紧密联系,造成故事情节在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上下贯通之感。如上面举到《鸡毛信》中要火速转送的鸡毛信,《一块银元》中的那块记载一家人血泪历史的银元,《会说话的琴轴》中那个为老饲养员父女深仇大恨作证的琴轴。后一作品的作者通过那个不平常的琴轴,从一开始就因为一个小伙子误以为老人迷信,而后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介绍了老人不但不迷信而且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段故事。接着,情节又回到琴轴上来,为什么老人初到这里时的一段遭遇。但至此,琴轴的来历还未解答,反而更引起读者的关注,于是又引出老人与女儿在旧社会悲惨离散的血泪史。最后,又以琴轴作证,促使父女相会。这个琴轴就这样地说出了严把老人的“千言万语”,也为故事的结构起了连结贯通的作用。

4.运用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段落和情节的转换交替时,运用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和互相影响,造成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效果。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星北编)写到唐僧赶走孙悟空后被白骨精捉住,八戒逃往花果山求孙悟空搭救,故事转入孙悟空在花果山的一节。在这个转折之间,前幅写八戒经过事实的教育,转变了对师兄的看法,“又羞又急”,盼望得到师兄的谅解和搭救,这种心情,引起读者对下一段孙悟空如何表现的关注。接着下一幅转入描写孙悟空:“这时,悟空在花果山独个儿闷闷不乐,惦念着师父、师弟在取经途中是否平安,正想下山探听。”这样的心情,与前幅呼应起来,虽然故事情节变了,但联系紧凑,贯通一体。试想,如果不这样写,在把前段打住后,直接写孙悟空在花果山的另外活动,就会有断裂之感。再如《无产阶级的歌》(吴兆修编)写到鲍狄埃逝世时,两幅记述巴黎工人无比沉痛地参加葬礼,高呼:“鲍狄埃万岁!”在墓上覆盖石碑,刻有《国际歌》等鲍狄埃的著名诗歌的题目,文字最后写到:“安息吧,‘无产阶级诗人’,你永远活在人们心里!”这时,作品所抒发的对伟大诗人敬爱的感情达到一个高峰,接着转入记述荻盖特谱曲的事迹。作品在前面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紧接着写法国工人党的里尔地区负责人如何委托荻盖特谱曲,荻盖特如何为《国际歌》的思想所感动。这样,就把“国际歌”的两位作者的行动通过思想感情的交融,紧密地连结起来,不因情节的转换而使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阻滞和隔离开。

此外,在段落和情节变换时,如何运用文字来起到连环性的作品,将在下面专门论述说明文字时再谈。

(三)关于追忆、倒叙、插笔、这在一般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变现手法,在连环画中也时有运用。但是,由于连环画的连环性的要求,对这些手法的作用一般不宜过多,而且运用时要与故事的主线谐调一致,避免枝蔓横生,线索紊乱,特别要避免在追忆、倒叙、插笔中又加追忆、倒叙和插笔,或是一段追忆、倒叙、插笔刚完,故事情节还未有新的发展,又接着开始新追忆、倒叙和插笔。有些脚本作者由于忽视了连环性这一特点,随意运用倒叙和插笔,或在改编时照搬原作的结构,使作品市区连环性,以至故事情节过多地逆回跳跃,时断时续,大大影响读者阅读时的注意力和想象领会力,甚至几经转折,造成阅读的不便和厌烦而作罢。因此,在改编时,应尽量根据连环性的要求,将原作的追忆、倒叙、插笔,改编为直叙。当然,连环画绝不一概排斥追忆、倒叙、插笔的运用,运用得当,还可使作品生动活泼,增强作品的感染作用。如前面所列举的《会说话的琴轴》,就有三次倒叙,但由于处理得比较得当,通过琴轴之谜造成读者对故事发展的关注和悬念,保持了比较紧密的连环性。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