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发展概述

发展简史

日期:2015-11-16
收藏 2390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唐

西汉时期连环画的雏形就已破壳诞生。据史料介绍,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所创造的情节画,就是我国最早萌发的连环画。最据代表性的当属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也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

到了东汉,这种画的内容不但十分丰富,而且开始在绘画以外,有了“榜题”(即文字说明)。两汉壁画,主要表达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如《孔子见何馈》、《柳下惠覆寒女》等历史故事;《伏曦女娲》、《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南北朝至唐代时期,画的样式更自由了,特别是遗存的敦煌壁画,那些佛教故事和本生故事画,都是用连续性的绘画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己经具有初期连环画的雏形了。在莫高窟,有一组很完美的本生故事画,是北魏第257窟西壁的《九色鹿本生》。此故事画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绘制的。整个故事采取横卷连环画的形式,共有九个画面表现了该故事的主要情节。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是现存鹿王本生故事保存最完好的。美术片《九色鹿》就是据此编制的。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 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

因此可以说,汉唐时期的壁画,已具有初步的连续性,表现了一段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正是这种文学与美术的结合,才孕育出了连环图画的初步面貌,这为以后连环画的发展奠走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因雕版发达,书籍中已出现了连续性的插图。活字印刷的发明,使得连环画的创作,因印刷的方便,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开始出现了上图下文的形式。多幅故事连环画《烈女传》,即首次用这种形式刊出。

元明时期,小说和剧本中连环性的插图更加盛行了,戏曲和文学十分繁荣,连环画艺术为了适应读者的“胃口”,及时转向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倾向。如《新刊全相注释西厢记》,全书161页,页页有图,旁有标题文字;另一种刊本《西厢记》,没折半页图,两旁对句。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

清代还出现了许多连续性的年画,以生产为题材的连环图画,如“耕织图”“棉花图”等,这给连环画增加了新的内容。并且,清代继承了元明的创作传统,率先出版了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志》。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

1899年,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 连环画--韩腊梅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三、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薛平贵征东》等连环画,就已比较完整的把图画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了。而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连环画的创作,在注意出版文学作品的同时,开始转向现实题材的创作。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将连环画艺术作为革命的宣传工具,始于抗日战争的解放区。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是反映新四军和人民革命斗争的连环画作品。像彦涵、古元、力群等著名木刻家,在根据地也都创作过连环画。任迁乔在山东创作的《翻身》,反映了解放区人民反封建、斗地主的革命事迹,使连环画艺术起到了动员人民,武装人民,推动革命群众运动的作用,此为连环画的完善成熟阶段。 

四、解放后至二十世纪末

无论是在萌芽期、发展期还是成熟期,我国的连环画艺术创作,都是以连环画的故事创作来作为自己的创作生命的。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初矛盾就把当时的连环画艺术创作称之为“连环画小说”,其道理和依据就在于此。同时,他为了突出这种“连环画小说”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地位,更强调指出:这种连环画小说“无论在那个图画方面,在那个文学的说明方面,都可以演进为艺术品。”

但是在解放前,这种深受广大“下里巴人”喜爱的连环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真正的为连环画创作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建国后,连环画在服务社会、宣传人民的同时,也终于迎来了自身的发展高潮。

我国的连环画创作,经过20世纪30年代那场激烈的论争后,它究竟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已经在鲁迅、矛盾等进步文艺工作者的支持关怀下,理清了创作理论的思想基础,得出了连环画是“大众要看的”重要结论。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连环画艺术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更使它在如火如荼的革命群众运动中,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从而成为一种有力的宣传工具。

因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连环画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连环画创作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表现在:连环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表现技巧和表现质量日益精进。连环画的文字内容,从国内移到国外,由配文发展到脚本。表现技法也加上了国画、油画、版画等各种画种的参与。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

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很少,外国题材的内容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创作理论更为丰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批示恢复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个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题材,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众多的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并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这一时期的作品称为“文革连环画”,其中八大样板戏称“文革样板戏连环画”。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异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协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这时,我国的连环画的创作形式日臻完美。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文画合成”的特征,使得它“图画以文学为基础,视觉形象又加强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力;不能用绘画表现的,用语言艺术充实”,真正做到了相辅相成,文画交融。 

据资料介绍,当时出版的连环画册,经常以每年七八亿册之巨发行。其出版数量之多,始终占据我国图书出版总量的绝大多数。(教科书除外)。这个时期的连环画创作,已经发挥出了巨大地宣传教育作用,显示出其强大的渗透力。这是连环画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它发展的一个颠峰时期。 

五、现今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出版事业的繁荣。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连环画难以再现往日的辉煌。

造成“小人书”衰退的主要还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文化生活表现出多元化的追求。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活动多了,中国传统艺术不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二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出版商、图书商等营利至上,单纯迫求利润,“小人书”利润低,故无人关注;三是在影视、音像、网络以及卡通等现代化传媒和娱乐形式的冲击下,“小人书”和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民间戏剧、民间年画等一样,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入低谷期。

连环画的创作与发展对发扬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保持精神命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当下连环画的发展态势,连环画振兴事业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