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的故事》是一部改编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并根据英国的丘尔契节写本《伊利亚特的故事》创作的长篇连环画。该部作品无论从文本还是从画面的角度来看都是一部经典之作,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由《连环画报》发表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来,伴随了多少人的成长,成为了多少人接触希腊文学和西方艺术图式的窗口。
《伊利亚特的故事》封面
在1986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伊利亚特的故事》获得了绘画创作二等奖的殊荣,永远载入了我国连环画优秀代表作品的史册。
《伊利亚特的故事》的成功与其创作团队的努力付出密不可分。除了由著名连环画脚本作家徐淦担任脚本编写外,绘画创作的任务则由连环画家庞邦本等人担任。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现荷马史诗中所表现的古希腊特洛伊战争的历史图景和神话氛围,绘画者参阅了大量西方雕塑、绘画艺术珍品。这在网络尚未普及、外国图像资料相对匮乏的80年代是十分不易的。
《伊利亚特的故事》绘画作者 庞邦本
那么这部用图像表现异域的经典连环画是如何营造浓郁的古希腊氛围的呢?让我们从画面图像来源的角度稍加探究,也许挂一漏万,但希望能为读者开启一道了解这部作品经典性的窗口。
对希腊瓶画的借鉴
《伊利亚特的故事》连环画的配色十分简洁,完全由黄、白、黑三种颜色组成,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的配色风格。
古希腊瓶画是古希腊绘画艺术成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经历了几何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等时期,但无论其图案内容和绘画风格如何演变,瓶画配色几乎都只有黄(赭红)、白、黑三种颜色。
其中黑绘风格是在陶土坯件上用黑色漆釉画出图像,再用线刻出轮廓和细部,烧成后器物为红赭色地,衬托乌黑的人物等形象。
黑绘风格陶瓶《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正好相反,是在坯件上用黑色线条勾画出轮廓和细部,再把图像以外的底子涂成黑色,人物等形象中间留出烧制成后的陶土本身的红赭色。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红绘风格圣餐杯
这种配色在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谓独树一帜,《伊利亚特的故事》正是巧妙地借用了这种独特的配色风格,让读者从第一眼就被带入了古希腊那个神秘遥远的时代。
《伊利亚特的故事》如希腊瓶画般的配色
不过,《伊利亚特的故事》并没有完全照搬希腊瓶画的绘画风格,而是根据需要将黄、白、黑三种色彩重新组合,赋予画面如版画般的大色块装饰效果。
对古典雕塑的借鉴
除了借鉴希腊瓶画的配色风格之外,《伊利亚特的故事》还大量借鉴了西方古典雕塑的人物造型,例如战争女神雅典娜。在梵蒂冈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公元2世纪的雅典娜雕像,对比这尊雕像和连环画中的形象可以看到明显的对照关系。
梵蒂冈博物馆藏雅典娜雕塑与连环画雅典娜形象的对比
首先是装束,雕塑中的雅典娜头戴战盔,胸前围着一块有鳞甲的衣片。衣片的边缘还有卷须,左肩至右胁下围着长袍赤足而立。对比连环画中的形象,几乎半点不差。其次是姿态,雕塑中的雅典娜是站姿。从裙底露出的右脚来看,雕像的重心在左脚。雅典娜的右手持有一根长矛,代替右脚作为另一个支点。连环画中的姿态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连环画中在女神的左手上加了一面神盾,上面装饰的女妖美杜莎的头部。这点在连环画中可以隐约看到。
此外,众神的使者赫尔墨斯的形象也借用了巴尔杰洛博物馆收藏的著名青铜雕塑《墨丘利》的经典造型。画家巧妙地借用了雕塑头盔和脚踝标志性的翅膀以及权杖的样式,在姿态上则另行创造,同样让赫尔墨斯的形象轻盈而优雅。
连环画中赫尔墨斯的形象与詹博洛尼亚《墨丘利》青铜雕像形象对比
不仅是主要人物的形象,小到出场不多的配角,我们也能找到经典雕塑的身影。下图的半人马几乎完全借鉴了卢浮宫收藏的《老半人马》大理石雕塑。
半人马喀戎与卢浮宫藏《老半人马》雕塑对比
对经典油画的借鉴
《伊利亚特的故事》中的画面构思还可以看到对经典油画的借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斯巴达王后海伦的经典画面,曾出现在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笔下。原作名为《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
《帕里斯与海伦的爱情》 达维特
帕里斯与海伦
这张作品中的帕里斯头戴牧羊人的红色小帽,手中抱着一个竖琴,正在用漂亮的词令俘获海伦的芳心。而一边的海伦则羞涩地低下头,双眼下垂,似乎沉浸在爱情带来的陶醉之中。虽然连环画中人物的位置和姿态略有不同,但还是可以看到油画中的主体构思。
事实上,《伊利亚特的故事》深深地根植于西方古典艺术经典之中。除了配色风格、人物形象之外,构图、建筑、陈设物品、自然环境无不见出绘画者对古希腊艺术的深刻研究。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打磨精神,又怎能产生出这样一部连环画经典。细心的读者每翻开一页,都能找到经典艺术品的影子,每一幅画面都值得你细细品味。201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伊利亚特的故事》重新修订出版。新版本不仅充分还原了连环画原稿的画面魅力,更采用硬壳精装,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