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是我国极富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记载攻战事迹的连环画。连环画在两汉魏晋时期形成,明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到清末民初更加成熟,真正繁荣于新中国。连环画的诞生实现了图书由文字符号向视觉形象的转变,是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更是一部反映中国历史的图画史料。它通过连续画面和文字说明——图文相互配合的形式,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对这种通俗易懂的图文绘本,都非常喜欢。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文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影视、报刊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外动漫作品和绘本的引进,连环画这门“国粹”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而越来越多的戏说历史剧、穿越剧等影视剧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美术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强调将美术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当前社会中,虽然影视、动漫有着华丽的前景,但连环画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去发扬光大。
一、了解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连环画,一般是以文学故事、历史故事以及社会故事来改编的。有的连环画故事以人物为主题,有的以讲述故事作为主旋律,通过夹叙夹议地讲述人物故事,体现鲜明的主题,或者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者描述一个伟大人物的成长历程,体现他们追求真理、渴望爱情、坚持正义的不懈追求。例如,《屈原》《文天祥》《林则徐》《岳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有的连环画故事则是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机,她的英雄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与革命斗争。如,《鸦片战争》《铁道游击队》《地球的红飘带》《血战台儿庄》等等。这些作品对于我们的学生读者,都是可以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对画面的欣赏,或者憧憬,或者愤怒,或者反思,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去了解某个历史人物,了解某一段历史史实,去探寻更深层次的人物背景、历史形态,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经典阅读,发掘作品的人文内涵
连环画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大至宇宙,小至微生物,都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至于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历史、哲学、科教、影视,无所不包,连环画还是普及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课程强调要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作为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很难再去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去翻阅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国外文学名著等等一本本厚砖头似的图书。但是,作为汲取了这些名著精华的图文绘本——连环画,就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拥有了显著的优势。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家》《春》《秋》《雷雨》《羊脂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薄薄一本连环画在手,少则百十页,多则三百页,就可以完成对一部经典名著的简单阅读,就可以对主要人物的形象,曲折故事的情节基本领悟。这些图片可以生动地展现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苏俄革命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当时的人物形象、建筑、服装、家具、山河地貌等等,都在一页页连续的画面中栩栩如生地展现,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穿越式”见证感。
三、多种技法表现,提升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连环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连环画中有趣的故事、诱人的形象、丰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例如,小学美术教材中《卡通画》《诗情画意》《漫画欣赏》《图文并茂》《为故事配画》等都和连环画有着一定的联系,内容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连环画的创作技法多种多样,如白描、水墨、水彩、布贴、儿童画、版画、漫画、素描等等,为师生的连环画创作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对美术技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喜欢在课本的空白处或在空白纸张上,用钢笔、铅笔简单勾勒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或者给书中的插图人物填上颜色,增添一些带有自己个性化创作风格的胡须、服装、场景,这些都是诱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的宝贵元素。 连环画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各种品种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英雄美人、战马雄鹰,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临摹对象。他们可以借助临摹技法,掌握美术构图、线描上色,从而培养他们对于美术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欲望。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