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人物画浅说(一)

学习资源

日期:2016-08-25
收藏 1323

白描是中国画家对舍去色墨晕染、明暗光影等其他技艺因素,单独使用线描的绘画样式的专用称谓。

线描是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天人合一的艺术观使中国画家重本质、重表现、重形式美感的追求,重精神情感的抒发,也造就了中国画的“线意识”。

客观世界只有体积没有线。但是,在具有超凡的“线意识”的中国画家严重,又确确实实隐含着美妙的“线性”因素。客观物象体、面的交接、转折与透视,通过画家的理性思考、概括、提炼,均可抽象成线,在中国画作品中物化、呈现出来。经过漫长岁月的陶冶,衍化成魅力无穷的线描艺术。中国画的线描正是天人合一,物我契合的成功的体现。

线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可以捕捉客观物象具有本质意义的特征,界定形状,暗示形体。可以置梁立骨,确立间架结构;可以概括而又能动地传达物象的精神气质和寄托画家的主观情思,并营造线条线群自身的风格韵致。作为中国画的形式基因,它表现物象,凸显意象,奠定主客合一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形式基础,形成中国画造型似与不似的统一,从而与西方绘画中为体积服务的线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唐张彦远讲:“无线者非画也。”没有线,就没有中国画。一个画家如果没有把线的质地、线的组织、线的构成安置、线的调性变异、线的内在品质解析通透,达到控纵自如的程度,是进不了中国画艺术地大雅之堂的。

中国画的线描是与工笔人物画同生的,也随着工笔人物画的成熟而成熟。古代画家曾将人物画的线描按不同线型归纳成十八描。从十八种不同的线描类型中,我们可以悟到前人用线的形式法则。根据造型的需要和笔性、笔锋、笔力、笔势等用笔的法度变化,作为单体的线,就有长短、粗细、刚柔、轻重、浓淡、光毛、松紧、曲直、方圆、软硬、断连的变化,线与线之间又一依照顾盼、呼应、揖让、交错、重复、渐变等规律组合,形成主次、疏密、虚实、强弱、繁简、顺拗的变化,画家在用线描完成造型人物的同时,又将线描自身的形式美感张扬到极致。

画好线描人物画,线的提炼与组织至关重要,对自然界中可抽象成线的线性因素,不能自然主义地如实照搬,要有所取舍,凡是主线,具有美感的线,要取,要强调,要肯定;凡是辅线,无关大局的线,要舍,要做大胆删减。

一般来说,表现物象外部轮廓、内部隆起及体现本质特征的凹凸之处的线为结构线,显示运动方向且明显突出的线是运动线。结构线和运动线均是主线,对结构、体积、动势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要小心保留,精心处理,不明显的要强化,应有而没有或隐隐约约的要“无中生有”。辅线是指与结构无关联的线或与形体保持距离的线,以及从属于主线的呼应线、装饰线等。对辅线应以虚线做“虚”处理,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在不干扰、破坏主线的前提下,为增加画面的装饰美,可以适当安排些辅线。但对干扰主线,破坏表现力,没有美感、多余的、繁琐的线则一定要大胆舍弃。

在取舍、提炼线描时,要注意整体的来龙去脉,不要孤立地对待一、二条线。为增强形式美感,要注意长线条的概括与挖掘。多用长线可避免琐碎的描绘,易使线描神足气旺,跌宕多姿。

经过取舍,提炼的线条还需组织好,通过独具匠心的安排布局,前后穿插,增加线的形式感与装饰美,表现出空间、层次和节律。

组织线描要遵从对比统一的法则,安排好线的疏密、主次及虚实。疏密指一个画面区域内的线条排列的聚散变化。疏密不同,可以改变形状在画面上的比重。按照“密不相犯、疏密不同”的原则,加大疏密对比,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样,既可丰富画面层次,而且有利于烘托主题。以密衬疏,疏朗处便会突出;以疏脱密,密集处便更加引人注目。从而,使画面形象主宾分明。

用线要注意虚实,线的主次关系要服从画面构图的主宾关系,表现主体形象、起大结构的线应实之,多用长线、实现;起辅助作用的线次之,多用断线、虚线。次线是主线的丰富与补充,通常主线宜实起实收,行笔慢,用力重;次线则宜虚起虚收。主线次线虚虚实实,虚实相间,以虚显实,以实破虚,虚实互动,画面自会妙趣横生,增强感染力。

线描的组织方式大体分为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同类线条的重复排列、近似线条之间的形态衔接与线走势的渐变是规则的组织形式,给人以夸张、明晰、律动的秩序感,具有装饰美。不规则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突变和混合两种,突变是利用交叉、放射造成线与线走势上的冲突与矛盾;混合是把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的线综合利用,形成大的反差。在实际创作中,在保证全画线描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常常是规则的与不规则的两种线描组织形式交互使用,以达到更丰富的形式效果。


相关文章

产品

连环画数字图书馆

多媒体U盘阅读器

触控一体机系统

连环画纸质图书

服务

在线阅读

商品订购

技术服务

定制出版

资源

资讯

百科

原创

社区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APP下载

合作单位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SINOCOMIC 联系我们 友情合作 网站地图 服务条款 版权说明 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773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781  

连环画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选择“扫一扫”功能。对准下方二维码即可。